植物的猫耳-寻骨风

发布时间:2022-03-19 14:18:33

  还记得4、5岁的时候,伴着父亲在山岗之上耕种布满石块的土地。那个时候很是无聊,唯有的乐趣就是敲打石头,找寻身旁事物的风趣或是无聊的静望天空。至今仍清晰的记得,那片安静的土地平躺在一片松林之间,地的边缘尽是圆滚的石粒和一些记不太清模样的植被,可唯独有一种植物却是记忆犹新,那便是布满绵毛的“猫耳朵”,这也是记忆里第一次遇见这可爱的植物。关于“猫耳朵”这个名称,是我询问父亲后记下的名字,只觉得名字平易近人,又有亲切感,便是尤为的好记。现如今,这一片土地早已被征做它用,周围的样貌也早已不复,留存下的仅有那一簇簇的“猫耳”和父亲那坚实的臂膀。

  时光飞逝,转眼已是20多年,在一个春光明媚,阳光和煦的周末,三五成群的伙伴组团到伏羲山大峡谷赏春踏青,结果被一个真正的“老司机”带错了道路,稀里糊涂的来到了凤凰山,一个尚未建成的景区,就是在那里,荒草丛生的草地里,我再一次见到了“猫耳朵”,也是那一刻我不再拘泥于它的别名。经过检索查证,得知那可爱的“猫耳朵”真正的学名是寻骨风(Aristolochia mollissimaHance)为马兜铃科(Aristolochiaceae)马兜铃属(Aristolochia L.)木质藤本植物。其全株入药为“寻骨风”。但归于贴心,现在仍旧叫其“猫耳朵”。

  随后的时光里,随着对生活的拼搏,慢慢的它淡出了我的视线,其实自己心里是清楚的,说是它淡出了视线,倒不如说是迫于生活,对家人的照料少得可怜,更别说故乡的它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,2018年参加了“全国第四次中药材资源普查”,这一次是在洛阳的浅山见到了那久违的乡曲,只是相触的一瞬,无尽的思绪便填满了小小的脑壳;只是那一瞬的触动,又重拾了对植物的热爱,勾起自己对家的眷恋,对家人的思念。终于,踏上了归乡的旅途,团聚的欢乐,孩童的笑颜,满丘的秋景,一粒粒的精灵终于团聚了心的归途。带着这份情,就着这毛茸茸的“猫耳朵”,诉说这乡情里的本草。

  “猫耳朵”产于陕西南部、山西、河南南部山区及丘陵、河南西部浅山区、山东、安徽、湖北、贵州、湖南、江西、浙江和江苏等地。生于山坡、草丛、灌丛、林下、沟旁、路边。根据对河南野生寻骨风调查发现,寻骨风多成片存在,生长在裸露的岩石旁、贫瘠的向阳山坡及林下,伴生植物多样,主要有白头翁、白茅、白莲蒿、酢浆草等矮生草丛;荆条、野山楂等灌丛和松树、柏树、栎树等乔木,其生境海拔多在50~850m(与植物志记载的300~850m有出入)。

  那么它究竟是怎样的姿态呢?

  “猫耳朵”为木质藤本;幼嫩的茎枝被满灰白色的长柔毛,毛茸茸的,随着茎枝的老化,灰白的柔毛依次褪去,如年迈的生灵,尽显苍劲的茎枝。用手触摸它满是柔毛的叶片,如干燥的草纸,表面短糙,背面抚顺。再看那卵状心形的叶片,如竖耳倾听的可爱的“猫耳”,随风四处旋转。背起的脉棱,对称排列在主脉的两侧,如高耸的雪丘,绵延至满是绵毛的叶柄。整个看去,植株如绵延的精灵,充满灵动。

  漫步的藤蔓,适时地花期,美丽的小花开始在阳光的春季与初夏绽放,“猫耳朵”花单生于叶腋,小花下常有被满白色长绵毛的花梗,精心妆扮的花梗,将小号的“猫耳”小苞片点缀在自身单调的绵毛上;失去自由的小苞片则紧紧环抱着单调的花梗,呼应着曲折跌宕的花被。

  看到“猫耳朵”的小花,总感觉它的花特别的招人喜爱,它曲折的花被如水中戏水的“小鸭”,又如常见的阿拉伯数字2,让人印象深刻。这形如“水鸭”的小花,外侧被密绒毛,挂在弯折的花梗之上。展开的花冠,如张开的小口,露出至喉部扩散的紫色斑纹,点缀着内侧光滑的内壁。先端反折的花冠檐部,深浅不一,反倒突出了其修长的轮廓。

  秋过无痕,果期已至,但委婉的“猫耳朵”却羞涩的隐藏在草丛,自卑的躲藏未挂果的尴尬。它是无果吗,答案是否定的,根据植物志记载,“猫耳朵”果实为蒴果,长圆状或椭圆状倒卵形,具6条呈波状或扭曲的稜或翅,暗褐色,密被细绵毛或是脱落后成为无毛的果实,蒴果成熟时常自顶端向下6瓣开裂,如挂起的兜铃,随风鸣钟,只是很遗憾,在浅山或家乡的丘陵几乎见不到“寻骨风“果实,所以本人觉得“寻骨风”的坐果率可能与其生境海拔有很大关系(低海拔区域特别是海拔低于100m时,坐果率低),具体情况需要更大的样本调查才可证实。

  那么对于“猫耳朵”形态特征,简单整合主要有以下四点

  (1)植株为木质藤本,其藤茎上密被白长柔毛。

  (2)叶互生,心形叶,上被糙毛,下被白色或灰白色长柔毛,且贴敷在叶背上。

  (3)花呈折叠开口的“2”字形或“水鸭“形,花冠开口大,内部无毛且有紫红色斑纹,花冠外密被白色长柔毛。

  (4)果实具翅棱,且为6棱。

  作为特点鲜明的一味本草,“猫耳朵”也是难得的中药材,正如其学名“寻骨风”一般,即可知其主治骨病风湿。据我所知,在当地,年长者寻其根,炮制药酒,或饮用或外敷或两者结合,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病痛。

  作为药用,“猫耳朵”出自清代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药用历史已有200多年,是近代沿用的一味民间草药,其全草多用于主治风湿痹痛,肢体麻木,筋骨拘挛,脘腹疼痛,跌打损伤,外伤出血,乳痈及多种化脓性感染等,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,一直沿用至今,由于多在偏方、土方中出现,属于即常见又冷备的中药材,因而未被《中国药典》载入。但随着神农百草膏发展的脚步,这神奇的“猫耳”总会在其风湿关节的药用领域绽放属于它独有的光彩。

  一曲秋风尽,凛冽冬雪藏。千红春雷现,曲尽万事华。小小的一株草本,经历了春夏秋冬的洗礼,经受风雪雨露的浸润,正如这繁忙的人生,几经风雨又乐得四季。又如小小的家庭,一帆风顺下又有情怀的思念,而这积少成多的情怀则又成就了你、我、他、它不一样的生活。

  声明



上一篇: 卡西欧发布灵活拍照的21mm超广角DC神农百草膏
下一篇: 洗发露抽检不合格!两面针被市场监管部门曝光 ,公司最新回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