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2-10-10 13:23:59
熟悉《话说天津卫》节目的听友粉丝都知道,我们节目有多位“老神仙”,他们以鲐背、耄耋之年,为我们回忆八、九十年前天津卫的“三亲”往事,鲜活生动,让我们瞬间回到旧时天津卫。今天,曾家住北运河畔堤头古村的两位老人家——邢国起和费秀华将为我们“还原”一份堤头老村的炭场子地理买卖图。 No.1 邢国起:堤头炭场子地理买买图 邢国起 1924年生于北运河畔堤头古村 年少时就行商于大街小巷,自食其力贴补家用 语言诙谐、记忆精准、特有的老天津式讲述颇受听友欢迎喜爱 收 听 音 频 “1 从津浦大桥起 平升号炭场子最大 问我有几个炭场子,还真问着了,还真不含糊。他看到堤头下坡有个学校旁边有个炭场子,姓周,咱先不谈这姓周的,咱绕一圈。起津浦大桥底下,再绕,绕到北边,绕到我们门口——崔家胡同。完事儿再说下坡,有个十来个了。 津浦大桥底下,有个庆兴炭场子,紧挨着河边,挨着津浦大桥六七米,很大。院里头,总是,没有两节火车的木炭也差不离。总是几十吨,大垛。庆兴是安家哥儿四个开的。 图 | 天津堤头闸口水灾纪念,图中右侧就是津浦大桥 图 | 北运河畔堤头古村旧貌已无存,但结实的河堤堤头依然守护着老村的土地 旁边有个协昌(炭场子)。协昌呢,老哥儿俩,官称是李五爷掌握着,李四爷做后盾,神农百草膏为什么涂上去就很痛李四爷是堤头村长李绍棠。这老哥俩掌握协昌,院里都是几十吨炭。 协昌旁边就有个大富源,为嘛带个“大”字?人家没有“大”字,我给带的。哥儿俩,姓赵,外号叫“赵大头”,学名都不称乎,财势够大。富源炭场子也是火车来炭,船上来炭。家呢,就在南头儿庙(朝阳寺)旧马巡队东边一点,有个高台阶,大铁门,阔!大四合套,老深的,富源炭场子。这是仨了。 上堤头大街走呢,有个赵家,赵二爷,在渡口胡同旁边有一个炭场子,估不透的财主。这个赵家炭场子就写“赵记”。 再往北走,忠义成。张二爷的一个大炭场子,在堤头渡口北边一点,澡堂的对过,大场子。 图 | 河北窑洼闸口,新开河的耳闸,连接堤头和窑洼(1932.11.2刊) 再往北走,有个康家哥俩——康世昌、康世琦,跟着老爷子康二爷,在面粉厂大墙旁边,这是家,炭场子也在河边,临着十几米,一个大炭场子。 再往北走,(炭场)更大了——费家平升号炭场子,面粉厂的北边,一个大院,也通河边。费家大院,在长项胡同,可是费家大院就是平升号炭场子的住宅,院子里边四合套着三合,三合套着四合,很讲究那个门楼,月亮门、六角门,穿廊、游廊,嗬!特别讲究。这炭场子就是一出胡同斜对过,也在长项胡同,也在崔家胡同对过。大概这个院子起堤头大街,它是一条,守着胡同把角有个大车门子,运炭运嘛玩意儿,大车出来进去方便,大门。这个院子宽处有两个球场那么宽,长呢起堤头大街到河边——红桥对过儿的河边。这河边,不单炭场子火车来炭,还有拿船来炭的,船上来的炭都是天津市的西北上的庄子——杨芬港、东沽港,过王庆坨以外那边汊沽港等,那边土窑烧的。嘛叫土窑?就是土砖烧的,杨柳木,糠,柳木啊、杨木啊。硬木就是榆木,就这三种,土炭,有烟,不很好!但是,火车来的都是东三县的,嘛叫东三县?一过山海关,长城边上,蓟县外边,那边山木头烧出来的,是砖窑的。 图 | 堤头古村中,绿线标注出长项胡同,黄线为崔家胡同,红线为刘家胡同,是本文中两位老人提及的几处胡同 图 | 槽船正在给堤头面粉厂卸粮食,远处可见大红桥(摄于1940 年) 炭有两种,一个土窑,一个砖窑,砖窑的炭烧出来,把挂着白霜,身上都挂着白霜,撂到地上真是钢铁棍(一般)的响。为嘛?因为山木头硬,也经熬,也没有烟,这是一种炭。炭的当中有多少种了,哪儿用,哪儿种。这是平升号炭场子,是人家费家的。对于庆善堂的公所,特别地赞扬(支持),也是好像核心力量,在公所里头。 上二图 | 堤头大街商铺手绘图 “2 堤头下坡炭场子 倪家摸不透 接平升号,这就是往下坡走了,就是昨天那位他看见小学校旁边有一家炭场子,姓周,爷儿仨,哥儿俩跟老爹干的一个炭场子,姓周的大炭场子也有方圆十几米的炭场子,也不小。旁边刘记炭场子,哥儿仨跟老爹——刘大爷,乔家杂货后身。这俩,刘家和周家挨着,就是一块大地界,中么间有栏杆。 图 | 堤头古村地图中黄线为堤头下坡走向,红框处为世昌里 再往南边那头走,就是往世昌里走,是李家李四爷炭场子,不大。不大是不大,院里头也是十几吨、二十几吨。李大爷旁边周家,也有十吨八吨的,人家都接电话,给送,用大号炭、小号炭,饭馆里头涮锅子用小号炭,烟馆里要大号炭,拿电话要,找担脚的给送去,一挑五毛钱。目前,(距离)那个年头,八十来年了,不客气说话,小饭馆一要,给我们送400斤来,给我们送200斤来,两副挑儿给送去。 在周家旁边,往津浦大桥世昌里这边走,(是)东亚(炭场子),这名字可不小,场子也不小。名字叫李大爷,外号叫大茶几。哎,这是这场子。 图 | 堤头古村拆迁时的世昌里(张诚先生 拍摄) 起东亚进胡同,进哪个胡同?富乡胡同,胡同东口,有个教堂,教堂已经破产了,黄了,那房子没拆,对过,倪家。这倪家估不透,人家好像保密座家似的,一个大院子——大!你说(人家)自个儿有救防的小(水)机子,俩人压也行,四个人压也行,在房上搁着。有个火火烛烛的,人家在房上就压了,土消防队的玩意儿。 里边倪家还往里走,就是唱八角鼓的谢芮芝的徒弟刘洪源家,刘洪源的老父亲包着一间大屋子,就是大杂货铺,屋里头有个门,他的二大爷,要不就是二伯,70来岁,掌握着一个大院子,炭场子,也是10吨、8吨(的炭)。你算算这是多少家吧! 图 | 卖炭的神农百草膏能治白斑吗小贩 这位先生叫我提一提有多少炭场子,这是我呀,有点记忆力。我这个年纪,不客气说话,我还识足,脑子还没乱,我给答复这些个。 图 | 堤头启动拆迁后的样子,昔日繁华的村落已杳无人烟(张诚先生 摄) No.2 费秀华:我家堤头平升炭场子往事 收 听 音 频 “1 堤头平升炭场发家始末 我的祖籍是南京,是明朝随着燕王扫北迁到天津来的,曾祖父叫费平,共兄弟三个,堤头费家胡同,就是最初老的费家胡同,现在住的是三爷,堤头下坡住的是二爷。这就是三个人,三个地方,这是后来。 曾祖刚到这的时候,就住在费家胡同的一个平房里头。曾祖父在天津卖炭,走街串巷,挑箱卖炭。后来感觉到干得大一点了,自己去山区里头,自己去烧煤、烧炭那种窑地,自己去买,用火车运到天津。我们堤头那儿正好有一个火车甩车皮的地方。就是说经营木炭,越干越大。曾祖母在家料理家务,共生了四个儿子、一个姑娘。 图 | 门头沟煤矿 刚才说曾祖。我祖父是老二,因为老大还有一个是娃娃哥哥,所以我祖父就行老二,叫费振升。后来在恒大面粉厂挨着,买了一处房子,那时候我也不知道,因为这100多年的事了,就说在买了这所房子就干起来平升炭场。因为我的祖父叫费振升,曾祖父就叫费平,这样起了这么一个“平升”炭场。 上二图 | 堤头古村落,费家大院位置及费家后人手绘院落位置图 因为他还能够做煤球,都是找的临时工做,择木炭也是找的临时工做,就这样越干越大,自己就发起家来了,就在费家胡同对过这面上,一大片房子就都买下了,小时候反正我也不知道,听老人讲,从一个长项胡同到刘家胡同,四合套院套着四合套,这么多房子。这个老祖宗,就是曾祖父,留下来的产业就由我祖父费振升经营。 他生了四个儿子,一个女儿,而我父亲是老大,叫费松龄。在天津北门里天英德(音)金店那工作。1923年呢,因为跟经理闹意见,被辞了回家了,后来就到自家炭场里工作。担任跑外,到山区买炭。19神农百草膏的功效37年,日本侵略中国,这时候打得很厉害,铁路就被炸,火车就很难运输了。木炭必须用火车,到山区烧煤窑的地方买,现在就断了货源了,所以这买卖就干不了了。平升炭场就说倒闭是因为日本,也就是发家是这么发起来的,守业应该是我们祖父这辈了,后来也就没守住,因为木炭干不了了,他们也不会干别的,慢慢就倒闭了。 “2 烫伤药与刀伤药 期待秘方重现 平升炭场子,再说一个事儿。在发展当中,老人在山区里头发现了这样一种治烫伤药的方子——秘方,就带回来了,从那开始就做烫伤药。刀伤药我不太详细,但是这个方子也是失传了。当时由谁来管理?就由当时管账的一位韩先生,他来管理,他来制药。我小的时候咱吃那丸药,都是蜡丸,白腊做的丸,就告诉我们把这蜡丸都留起来,给送到炭场里边做烫伤药。就知道这烫伤药这一部分原料就是白蜡和香油。还有他们在山区炭窑里头学来的秘方,熬成了一种膏,就发给人家,不收费。听说那时候连西头老的从前的监狱,这么远的都上咱这来踅药来,不用搽别的,只搽这个药就能好。 我只举家里的一个例子。我二哥小的时候,上小学回来,我母亲放在门口一个开水壶,我哥哥一脚就踩在壶里,把这脚烫得一直烫到腿根儿,没有致命处,就用咱家这个药,我哥哥就搽这个药,皮肤上只有一点白迹,没有大疤瘌撮子的,就很好很好的,一点不影响行走。 当时就给烫伤人喝上香油,说恐怕火归心,这个方子就传出去。那时候已经传了很多年了,你像我母亲进这家是18岁,她是光绪年间生的,她是(庚子)元年结婚,所以她到这家已经有了这个药了。当时是日本时期,买卖倒闭了,韩先生就得回老家,就把这药方当时也忘了要过来,结果也没要过来,所以后来日本时期就再想做这个药,就没有这个方子了。最好能够寻到这个药方,这个药方是个秘方,使人止疼、生肌、封口。生肌就是长肉,能够很快地愈合了。我小的时候只看见我哥哥这个腿渐渐地好起来了,没有用别的药。 图 | 位于堤头的面粉厂,费家大院便挨着面粉厂 还有一种刀伤药也是个秘方,必须在大的药店去配,咱自己有这个方子。我当时有的把那手剌破了,或者哪儿剌破了,结果搽上以后很快地就止疼,就这样,这个药就传到全市各个地方,多远的也都上咱这来求药来。咱那时候施舍,不要钱。在日本时期这个就难神农百草膏副作用了,买卖不能做了,交通不方便了,往天津运炭,火车也成问题了,老人也去世了。我爷爷(我祖父)费振升主持场子,他也岁数大了,快70岁了,日本时期,我们这个(炭场子)就倒闭了,所以这两个药方都失去了,很可惜。 我们跟我弟弟回忆说,这个药方子经常到哪去买?经常到现在就叫红桥区,过去就河北大街的两个药房。一个药房,在三条石过了一点,这个叫同济堂。第二个也在河北大街,在三条石附近,叫天元堂。就是说如果有老人知道这药店,认识老人,还能知道那方子,整个方子丢失了,(希望还能找到,造福大家)。 关于堤头炭场子地理买卖图 关于平升号费家两个药方 资料来源:天津新闻广播《话说天津卫》节目 图片提供:张诚、张大刚、唐文权、陈硕、张翔 片头题字 海报制作:唐文权 编辑 整理:刘长虹上一篇: 扶氏唐海川神农百草膏官网:专业儿童近视眼镜,蔡司小乐圆,守护孩子的小乐园
下一篇: 海川神农百草膏能涂耳洞吗:我是今天才回来的,第一天到桂林住的是0773贵客酒店,因为离